期刊信息
曾用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计算机与图书馆
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2096-3467
CN:10-1478/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912234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期刊热词:
研究论文
影视短片评量框架的建构与例证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纵观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文艺作品创作从萌芽到启蒙,再到当前的空前繁荣,从创作和评价的角度看,均出现了一种越来越理性化的趋势。特别是那些从纯艺术中分
引言
纵观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文艺作品创作从萌芽到启蒙,再到当前的空前繁荣,从创作和评价的角度看,均出现了一种越来越理性化的趋势。特别是那些从纯艺术中分离出来,并以应用为特征的“艺术设计”,其创作评价过程中的理性成份更加显著。然而由于纯艺术和设计艺术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以及针对两者差异的争论仍在继续,这造成对某些作品的评价一直在主观与理性判断之间徘徊,其中对影视短片作品的评价就是典型代表。作为纯艺术创作,对电影的评价往往更加强调艺术表现力以及思想意识层面的哲学思考。而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影视短片作品的评价,则会从信息传达有效性的角度强调作品的“感染力”,而“感染力”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因此,如何从多角度寻找影视短片评价的参考坐标,为其科学理性的评价提供依据,已经成为对影视短片作品进行科学评量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即是基于这种现状与需求进行的相关研究,期望通过影视短片评量框架的建构,实现影视短片科学而理性的评价目的。
一、相关研究综述
对一件设计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工业设计与视觉传达领域的相关研究及已经形成的理论成果。相比而言,由于工业设计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对它的评价先后经历了从最初基本的功能诉求到逐渐强调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从功能至上逐步转向无限度地追求标新立异,工业产品的评量要素与优先次序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是否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传承发扬、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市场品牌忠诚度的建立等,都成为评量一个工业产品设计优劣的重要思考维度。林荣泰在设计认知论中曾提出:“任何设计或产品的认知,必须经历看到、了解及感动三个基本过程。”这是对一个“感质”商品认识评价不能绕过的基本步骤。[1]工业产品设计既要满足用户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心理需求,既要有实际的功能,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性与美学价值。整体而言,良好的产品还要能够引导并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在信息传达领域,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基于经典符号学,结合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编码译码”理论,其成了现代信息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理论基础。在设计领域,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裕富教授根据符号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文化符码”的基本理论框架,为设计作品的解读与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其主要观点是任何设计作品都可以从技术层、意义层和策略层进行分析与解读,技术层主要包含媒材(创作材料)和美感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意义层包含由字、句子与文章构成的故事;而策略层主要包含说服立场与策略[2],“文化符码”理论已经成为解读分析工业产品、平面作品、环境及建筑作品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理论成果来思考影视短片的评价问题,首先要明确影视作品分析评价的前提是“找出影视创作的基本要素”,其次从逻辑上梳理出影视作品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路径,再次要建构一个系统的评量框架完成对影视作品的全面评估。由于影视短片与工业产品及传达设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当的类似性,因此可以从其建构的框架中得到启示,进而展开对影视作品评量的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工具设计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结合创作实践,系统梳理了影视短片创作的基本要素,分析了影视作品传播的基本路径,进而提出了影视短片评量框架的基本假设,再通过创作实践与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框架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进行验证。数据分析工具为,具体使用了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等应用模块,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根据文献研究及创作实践提出多个影响影视短片评价的基本要素,经过初步的专家访谈与受众反馈,逐渐精简为9个核心要素,进而将其划分成“技术、语义和效果”三个基本层次,依据9个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设计了18个问题;其次结合信息传达与认知理论提出评量框架的基本假设,并使之在横向和纵向上具备基本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再次,以创作短片为例,利用此框架对其进行问卷调研,通过数据分析来论证此研究假设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其中通过信度分析的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可信度,以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的方法来验证此评量框架的合理性,进而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论证不同要素、不同潜在变项(技术、语义与效果层)与最终评价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章来源:《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网址: http://www.sjfxyzsfx.cn/qikandaodu/2020/1110/498.html